📝 原子習慣 第1, 2章 討論記錄

時間:2021年8月9日 20:00~21:20
與會人員:Kitty, Dot, Jimmy, Harry, Ian, Albert, Mitana, Harlem, Roy, Anna, Sky
進行平台:Discord 頻道,文字和直播
導讀:Kitty
記錄:Sky


第一章

原子習慣的驚人力量

人容易產生的盲點:
一、人會高估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,卻低估每天小改善的價值。
以瘦身為例,「參加健身房的時間、費用」vs.「每天做深蹲30次、兩次核心」

二、沒辦法即時看到,做這個的改變和成效,所以就以為沒有效。
認為沒有效,造成養成習慣的一個很大阻力。
重點不是我們當下有沒有成功,而是有沒有在成功的路上。

我們不應該著重在目標,而應該專注在系統。

目標的四個問題:
一、以為雄心壯志會造就成功
例:考試沒考好。家長可能會說:你一定是沒有想要考好,所以考不好。

二、目標只帶來短暫的改變,只是短暫的解決問題,治標而不治本。
例:下定決心收拾房間,一週後果然很乾淨;但一個月後又亂了。

三、目標會限制你的快樂
例:你立下目標參加比賽要得前三名,可是只得佳作或甚至什麼都沒有。你以為自己沒達成目標,但我覺得更大的價值是在過程。
如果只著眼在目標,你可能失去了過程中的收穫和自己感到進步的快樂。

四、問題四和問題二有點像:目標與長期進步是矛盾的
我們今天想要是持續性的進步和改進的話,目標這個東西等於給我們自己設立了一個終點,他就沒辦法有一個長期持續性的進步。
如果要持續的改善,它的重點和必要條件,應該是對於過程投入的不是目標。


第二章

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,是改變身分認同

習慣會讓你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,最重要是身份認同。

行為改變的地方,分成三個層次:結果、過程,跟身份認同。

我們一般會想到的,是結果和過程這兩個層次。
結果就是我們設定的目標。
改變的過程,就是我們的習慣、我們的系統、我們的作為

例:我今天要去健身房,健身房課表是什麼,我明天要做什麼。這是我們一般會想到的方法。
但作者說不對,我們應該要從第三層開始,從改變身份認同開始。

身份認同就是我們的信念,比方說:價格觀、自我形象。

那為什麼他會說從第三層身份認同開始是最重要的?
因為他是我們強大的內在宗旨,一旦我們相信某個事實之後,內在的壓力,會迫使我們用自我信念的方式去行動,以避免自我矛盾。

身份認同他是需要證據,要被證明的,習慣並不是影響身份認同唯一的因素,但是特別重要。因為他會在日常生活中,不斷證明你是什麼人,不斷的去證明你的身份。

戒菸的例子:有人遞給你菸,你的回答是「抱歉,我在戒菸」或「對不起,我不抽菸」

今天我們要戒菸,一般可能有人給我菸,我就說「抱歉,我在戒菸」。這表示你認為你還是一個抽菸的人。

如果是身份認同,認為自己是不抽菸的人。我今天概念已經升級,形塑出我的行動。
平常我都會帶打火機出門,有需要抽菸時可以點火。但你一旦改變身份認同,出門前就覺得不對啊?我本來就是不抽菸的人,我根本就不會帶打火機。


分享:Sky

第一點、
以前一本書也很有名,叫做「從 A 到 A+」。作者研究為什麼這些公司比其他公司更優秀?他們是好在哪裡?有什麼共同點?

這類書的寫作方法都類似,就是去研究一個主題,分析很多資料,然後再提出他的見解。
可是那本書發行了二三十年之後,那些他稱為 A+ 的公司,有些已經不再優秀了。
這是怎麼回事?

然後作者又出了另一本書:「為什麼A+巨人也會倒下?」

我的意思是:有些作者的舉例,可能是他看到最好的,但讀者不要被拘泥在這個框架內。因為看故事很激勵,看現實很不容易。

第二點、作者說每天只要進步 1%,一年就可以進步 37 倍。

說實話,每天進步 1% 其實是很困難的事情。
封面那些標題,比較像是書本的行銷用語。

Harlem: 我覺得 1% 只是方便計算的示意


分享:Harlem

第一章最後的總覽,其中第二項:「習慣是一個兩面刃,能載舟亦能覆舟,因些了解細節是必要的」

這看起來很玄學,到底在講什麼?

?? 回覆:
書中有個案例是:從洛杉磯飛到紐約,假如飛行員從洛杉磯國際機場起飛時,往南調 3.5 度,飛機就不會到紐約,而是華盛頓特區。
我們到底花費了多少了精力,在確保我們往正確的方向走。

Dot 回覆:
後面的章節有提到,如果要改掉壞習慣,要把這個習慣的無意識型態,改為有意識的。
這點需要隨時留意。

Sky 回覆:
上一本書「超速學習」的讀書會中,大家之前有聽說那本書的翻譯,有些人不太滿意,所以我們把中英文目錄列出來。

這本書也順便列了,一併附上「商業運用手冊」「教養運用手冊」下載連結,給大家參考:

原子習慣:中英文目錄參考


分享:Roy

複利的效應其實很常出現在投資上面,很多人其實就是急於求成,假設你有一百萬現金,很想要馬上一次就多了二十萬、三十萬。

其實你每天只要一點點的成長,只要有成長就好了,長期來看,他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報酬。
但大部分人不會想到那麼多,所以股票市場長期來說就成了輸家,很多人就是大起,然後大落。
因為他們忽略了就是每天的一個習慣,影響了他們所謂的投資機率。
像現在很多人投資鋼鐵人跟航海王,最後很多人就跌落神壇。

我想這章套用在生活上,其實也是非常符合。


分享:Sky

第二章的部分,我在看的時候,跟我們讀「超速學習」那本書的想法一樣。

如果也是「超速學習」的讀書會夥伴,應該記得,我一開始的時候,就鼓勵大家找一個目標,然後在看「超速學習」這本書的時候,看到每個法則,就思考我這個目標,應用這個法則,應該怎麼做。

「原子習慣」這本書我也是類似的建議,我希望大家可以去找幾個你想要的身份認同,你想要成為怎樣的人,或者要達成什麼事情或目標,然後在看這本「原子習慣」的過程中,每一次都用書裡面提的方法來思考,自己的目標和身份。

這樣子在研讀書籍和達成目標之間,我覺得會有加成的效果。


身份認同其實也是台灣政客,操弄選民、操弄議題一個常用的手法。
他設立一個身份讓你認同。要操弄不同族群的時候,就設立ABCD等很多身份。
如果要發動攻擊、收割選票或是怎樣的時候,再一起去做某些事情。

有一位教歷史,補習班的李天豪老師,教的很好。
他的政治立場,跟我有點不一樣;他比較偏藍,我比較偏綠。
但我覺得講方法論的時候,不需要去考慮這個。如果他講的方法是對的,就參考一下。

這個影片,看的時候請小心服用(我的意思是:我贊同部分內容):

很多泰國廣告拍得非常好,有很多和身分認同也有一點關係。

第一個是洗髮精的廣告。
他講一個小女孩從小開始學小提琴,因為不能說話,被他的同學霸凌。
一直到最後,她在舞台上大放異彩,然後那個時候把廣告的標題打出來:You can shine,就是閃閃發亮的雙關語。

另一個是搞笑的減肥廣告。
一個警察在高速公路上,把經過車輛攔下來檢查。
他其實是把人體的食道比喻做高速公路,有任何跟肥胖相關的食材都不准通過。


法則四的獎賞,其實電商購物也常常運用。

未完待續…

3個讚